《穿到北宋当权臣》
《穿到北宋当权臣》小说免费阅读
*
苏景殊和白玉堂听的紧张又刺激,他们之前打听的都只能叫八卦,这才是真正的朝堂辛密。
之前是朝中文臣压着武将打,之后是官家和朝中文臣对打,对吗?
新官家上任三把火,烧他丫的!
俩人越听越激动,继续继续,公孙先生再多讲点,他们俩一定把今天听到的都烂在肚子里,亲爹来了绝不透露。
只要官家有灭夏的心,后勤供应什么的就都不是问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能走一步算一步。
后世的经验已经说明“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不合理,不知道官家一边攘外一边安内能做成什么样,反正肯定不会比现在更差。
官家放心飞,有事自己背~
公孙策:……
他只是想让这俩人不用担心正在西北打仗的武将,但是效果好像好过头了。
他说的是大宋拿下绥州后以绥州为中心布局横山牵制西夏,然后再筹谋出兵灭夏,这俩人是不是只听到了后半句?
年轻人呐,就是这么异想天开。
公孙策收好舆图,不掺和俩小子的畅想,回里间继续处理剩下的文书。
今天加班加点干完就能安心放假过年,早干完早安生,累了一年他得好好休息休息。
不对,他还得去写个改造开封府食堂的章程,干完手里的活儿也安生不了。
行吧,能者多劳,他写就他……他觉得可以换个人写。
外间,白五爷怒气冲冲的过来开开心心的走,他本来想着再去西北一趟,万一有什么事情狄青不方便做,他这个武艺高强的江湖人还能帮帮忙。
现在没事儿了,有官家给西北军当后盾,没有什么事情是西北军的将领不方便做的,大过年的还是留在京城舒坦,他留在京城看热闹就行。
白玉堂开开心心的翻墙离开,看的展昭直摇头。
有门不走非要翻墙,什么破毛病?
他跟着包大人之后就开始走正门,没有必要绝不翻墙,比大内侍卫都规矩,白玉堂想和他比还是不太行。
另一边,苏景殊送走白五爷然后美滋滋的回去继续帮忙处理文书,干完活儿一起吃饭,结果一顿饭过去,改造食堂的计划书莫名其妙就落到他身上了。
公孙策慢条斯理的站起身,“能者多劳,景哥儿有经验,这事儿交给你再合适不过。”
展昭重重点头,“是极是极。”
他们要求不高,按照太学食堂的标准来就行。
开封府的经费比太学多,三院六曹官差衙役临时工加起来几百上千人,民以食为天,改善食堂迫在眉睫。
“计划书倒是好写,但是这事儿还要交给我娘吗?”苏景殊不太确定的问道,让他娘来接手是一种写法,全盘交给开封府又是一种写法,差别还是有一点大的。
展昭兴致勃勃的提意见,“要交给程夫人。程夫人愿意的话,还能让你家的厨娘来府衙教府衙的厨子做饭。”
苏景殊:……
免谈!
总之,在包大人的准许下,程夫人又接到了一单大生意。
公孙策把活儿推出去,非常愉悦的开始闲暇的放假生活。
连开封府都开始放假,可见真的到了放假的时候。
假期里的京城天天都是文集雅会,今年有好些回京述职的官员,读书人之间的诗酒应酬为汴京的酒楼贡献了很大一部分营业额。
苏景殊以为他爹这段时间应该天天不着家,但是很稀奇,这些天每天起床后都能在家看到他爹。
说是出门玩没意思,不如在家看书,结果说完之后立刻被娘亲给拆穿。
什么出门玩没意思?借口,都是借口。
真相是他爹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他们家二伯,二伯回京后会和同僚应酬交往,文人的交友圈就那么大,为了不在外面偶遇二伯,他爹愣是在家窝着也不敢出门。
苏景殊:……
爹啊,多大人了还这么怕哥?
什么事情这么严重?说出来让全家高兴高兴?
然后,小小苏就因为笑的太大声被赶出了家门。
出门就出门,他去找白五爷玩,五爷过年留在京城,能带着他飞檐走壁到处吃瓜。
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到来,皇帝在金明池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并封长子赵顼为皇太子,改元治平,大赦天下。
改名为赵顼的赵大郎不太高兴,他感觉他爹给他改的新名字是在内涵他,“不就是之前让娘亲天天给他送补药吗?堂堂皇帝未免太过小气。”
他又没说错,太医的确说爹爹身体虚需要好好补身体,难不成只能太医说不能他说?
他不说爹爹就不虚了吗?
苏景殊忍笑忍的艰难,说实话,他觉得新晋太子殿下被官家内涵一点都不亏,但是该哄还是得哄,“顼是好字,上古颛顼帝‘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官家这是对殿下寄予厚望。
什么虚不虚的,和他们殿下的名字没关系。
赵大郎叹了口气,“不这么想还能咋?谁让他是我爹呢?
赵顼就赵顼吧,反正没人会喊他的名字,他叫赵什么都不重要。
登基大典之后,官家给长子改名并立为太子,次子赵仲乱改名赵颢,封东阳郡王,幼子赵仲恪改名赵頵,封乐安郡王,女儿们也都加上了封号,大宋正式进入新官家的时代。
朝中大臣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经过大半年的相处,他们终于意识到当今官家和仁宗皇帝不一样。
看上去脾气好没用,秋后算账更吓人。
皇帝不好惹,大臣们灵活调整底线,态度立刻就软了下来。
对于这个结果,官家表示非常无语。
他以为开年后要和朝中大臣们大战一场,都已经做好“满朝文武都和他对着干,政令发不下去,诏书没人搭理的准备。
结果可好,他准备好了,大臣们那里没动静了。
行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臣听话不是坏事儿,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听话。
官家不知道的是,朝中宰辅对他这个官家其实很满意。
不怕官家有脾气,就怕官家没脾气。
官家不是内廷长大的富贵皇子,他在宫里生活过,也在民间生活过,对朝堂政事有着他自己的看法见解。
皇帝年轻意气用事没关系,这样才更显出他们这些宰辅之臣的重要性。
如果官家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朝臣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对他们而言才是大麻烦。
他们要做的是有功于社稷的贤臣,而不是独揽权柄的佞臣。
好事成双,朝中暂时平静下来,西北边疆也频频传来捷报。
种谔种将军连下西夏六座城寨,狄青狄大元帅三战三捷攻下兰州,还拿下了屯有大量粮草的龛谷城,打的西夏兵马望风而逃,梁
太后扛不住朝中压力不得不亲自派人到阵前求和。
留在西北边城的使节团终于等到出场的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比西北军都激动。
大宋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他们也得唇枪舌战为国争光。
已经被大宋打下来的地盘别想再要回去,西夏没资格和大宋掰扯自古以来,非要掰扯的话连西夏都是大宋的,他们现在迷途知返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也来得及。
不过这事儿想想也不可能,梁太后以汉人的身份执掌西夏朝堂已经是举步维艰,她要真透露出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的想法,党项人能直接把梁氏一族给灭了。
没法靠嘴皮子灭国,能为大宋多争取点西夏特产也行。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应该是西夏求着不和大宋开战,而不是大宋紧张兮兮的生怕党项骑兵入侵。
风水轮流转,前些年的嚣张都是用接下来的忍气吞声换的,大宋憋屈了那么多年总算能扬眉吐气看对面憋屈,他们不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大块肉都对不起将士们在前线那么拼。
党项人在和大宋签订合约之后还动辄南下劫掠,如今的下场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大宋又不是冤大头,没道理被劫掠了还要给强盗找理由,他们要做的是把强盗打死,打不全死至少也得打个半死让他们短时间内不敢再放肆。
使臣们杀气腾腾,这种几乎从来没在文臣身上见过的反应把西北军的将士们都吓了一跳。
谈判开始前他们生怕这些使臣文绉绉的显摆几句听不懂的话然后就要他们把刚打下来的地盘还回去,私底下还商量过万一真的发生那种事情他们该怎么应对。
还地盘是肯定不可能的,大不了就趁夜把使臣全部捆起来,他们从军中挑几个能言善辩还能打的临时充当使臣去和西夏谈判。
万万没想到这次来的文臣和他们以前见过的文臣不一样,他们竟然有骨气。
稀奇啊!
谈判的使臣觉得他们武将打仗辛苦,要西夏赔偿他们打仗的损失还有这些天的吃喝嚼用,他们不是在做梦吧?
按照以前的惯例应该是西夏那边咄咄逼人管他们要钱,军中上下气的要死,谈判的文臣还觉得给的钱不多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狗屁的给的钱不多,有钱给西夏的将士发补贴
没钱给大宋的将士发军饷是吧?
天老爷他们是什么好运气天底下真的有胳膊肘朝自己人拐的文臣啊?
在西北军将士们的难以置信之下他们的使臣们谈判的时候气吞山河除了没法直接把西夏给吞下来其他什么要求都敢提。
那些要求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参考以前和辽国西夏谈判的旧例来的契丹人党项人能不要脸的狮子大开口他们汉人也不能在这上面落后太多。
礼仪之邦怎么了?礼仪之邦也要吃饭!
西夏自李元昊死后朝堂混乱好吧李元昊死之前也很混乱不过李元昊活着的时候西夏打起仗来有底气自从换了新狼主不管是对大宋还是对辽国西夏都没怎么打过胜仗。
打不了胜仗就挺不直腰杆挺不直腰杆就只能任人宰割。
西夏那边负责谈判的使臣愁眉苦脸来之前梁太后和朝中权臣都找他们谈过话不管大宋提什么条件只要能停战他们都得答应。
绥州不要了兰州也不要了被抢走的粮草都归大宋只要能维持如今的边境线平安无事就行。
要盐巴给;要牛羊给;要地盘这个不行但是别的条件可以再商量。
大宋的使臣从来没经历过这么酣畅淋漓的谈判
他们是官家特意挑出来的使臣官场资历不深没当过重要的官儿但是都有个共同点文笔口才一流。
好歹是正经科举考试考出来的进士都是一点就通的聪明人官家把他们这群人凑在一起他们就知道官家想干什么。
谈判桌上不用讲旧情有多大本事就发挥多大本事反正后面有官家给他们撑腰多大的事情官家都撑的住。
大宋的火炮虎视眈眈对着西夏西夏的使臣求和心切谈判进行的异常顺利结束的时候大宋的使臣们还都有些意犹未尽。
西夏的使臣不敢在边城多待谈判结束后立刻返回兴庆府找梁太后和小狼主写国书大宋的使臣也要带着他们这些天的努力成果回汴京。
整整三页的战利品对得起他们大冬天的还在西北吃沙子。
西北军将士全程跟完谈判看这几个使臣跟看祖宗似的恨不得直接把他们供起来。
谁说军
中都是大老粗没法和文臣监军和平共处他们监军要是有这觉悟至于每次开战都骂骂咧咧的打吗?
由此可见不是他们的错是朝廷派的监军不合适。
使臣们刚来西北时很不受待见临走时待遇忽然上来都有些受宠若惊再三表示他们回京城肯定不会在官家面前说将士们坏话不用这么防备他们。
他们只负责谈判不负责写战报回京需要汇报的也只是谈判的结果军中之事和他们没关系。
将军们别这么热情他们看着心里毛毛的总感觉吃的每一顿饭都是最后一顿饭。
别这样真的不至于。
不管怎么说西北军和谈判团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整个京城都振奋了起来天天都有人在城门口守着等使节团或者大军归来。
大宋和西夏暂且停战
为了庆祝大军凯旋把他们的头发也薅秃噜也在所不惜。
可惜他们的头发没有树上的花好看只能委屈花花草草秃个头。
开年就是那么大的好消息朝堂民间皆扬眉吐气尤其是民间前几十年总是打败仗受窝囊气受窝囊气也就算了每次打了败仗朝廷都要增税他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好好好现在轮到西夏人受苦受难识相的就早点重回大宋的怀抱不然以后有他们受的。
官家继位真乃上天保佑这不好事儿一件接一件的来。
西北大胜的消息传回京城京城的佛寺道观大肆宣扬封建迷信直接把他们官家给塑造成天上下来拯救大宋的盛世明君。
要不是赵大郎越听越不对劲回去告诉他爹然后官家下令紧急叫停没准儿他现在已经变成成天上的紫薇大帝下凡。
开年大吉诸事皆宜。
官家趁热打铁赏赐过西北军的将士后便着手推行之前已经讨论了几个月的军制改革。
很难得这次改革竟然没有受到大的阻碍。
兴许是西北军大胜让朝中大臣不好说什么也可能是政策已经通过政事堂各位相公的探讨其他大臣觉得反对也反对不出什么于是就不再白费力气的反对总之这个改
革就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