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 211 章 基层军事化管理?

《穿到北宋当权臣》小说免费阅读

*

苏景殊打断吕惠卿的碎碎念,别想岔开话题,他们想说的不是募役法的进度,而是插队过来的《畿县保甲条制》。

就算是新政推行最激烈的时候也是隔俩月才出一条新法,这事儿本来就不能着急,现在农事方面分出去一部分人手,募役法又占着大部分人手,这时候不能再冒出个保甲条制来插队。

一口吃不成胖子,他们现在干的就是循序渐进的事情,哪儿有一声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插队的?

不是人手够不够的问题,还得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和地方官的执行能力。

别的不说,就说他们自己,谁受得了常年无休的工作?

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旺盛的精力可以一年到头连轴转,且地方官的能力良莠不齐,也得给他们留出适应政策的时间。

身在官场之中更能明白朝廷对文官的优待,高薪养廉只做到了前面的“高薪”,后面的“廉”养出来多少不做评价,反正养出来了大批躺平过日子的官员。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人殚精竭虑为国为民,也有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官场显达只想得过且过,遇到事情敷衍过去,任上不出大问题就行。

有些官员原本可以敷衍着做官,推行新法却需要他们时刻盯着民间反馈,一旦敷衍了事就可能出现问题,时间长了心里肯定有怨气。

他不是说当官混日子是对的,而是这种情况没法避免,再和谐的官场也都不可能都是卷王,何况大宋的官场和和谐完全不沾边。

卷王很显眼,但是毕竟只是少数,混子也很显眼,但是数量比卷王多很多。

官场上更多的还是那些中庸的官员,不卷也不躺,把分内之事做完就万事大吉,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沐的时候也会放纵宴饮游猎。

卷王不在乎工作任务多不多,没日没夜的干就完事儿了,问题是大部分官员都受不了这个工作量。

官员都受不了,百姓起早贪黑干活养家还要应付朝廷一出接一出的改动,他们能受得了吗?

保甲针对的是农村户口,农村的男丁是主要劳动力,按条例来说一年只需要他们农闲时训练三个月,剩下九个月依旧可以归家干农活,只需要顺便负责一下村里乡里的治安就行。

“顺便”俩

字说起来简单,谁家治安是农民顺便负责的?

别说什么朝廷给保丁发饷,几十个铜板的月俸打发叫花子呢?

“冷静,都冷静,坐下来好好说。”吕惠卿听的脑壳疼,有话好好说,不要一上来就那么大火气,“王相公这么做有他的道理,新法能水到渠成当然再好不过,现在没那么多时间循序渐进,两法并行并无不妥。”

胡宗愈抬眼,“没有时间循序渐进?为何没有时间循序渐进?”

前两年的新法看上去同样很着急,但是再怎么着急也能一条一条的来,如今两法并行非但有不妥,而且是大大的不妥。

募役法的募说明了改动之后的役法需要大量用钱,取消民间怨气横生的衙前役改为雇佣娴熟能手来干原本属于衙前役的活儿,这部分钱必定是原本需要服役的百姓来出。

新的役法在收税的范围上做了改动,不光原本需要服役的百姓需要交这部分钱,那些原本不需要交钱的官户、形势户、寺院、道观也都要交一笔“助役金”。

乡村上等户肯定愿意花钱从从衙前役中解脱出来,原本不需要交税的官户、形势户也得交钱肯定会有不满,这部分税能不能收上来还说不准。

其实最开始拟定的条例中连原本不在征兵之列的女户也得交这个助役钱,但是民间女户大多过的艰难,有些甚至是寡妇独自支撑门楣,即便女户中有部分是高门大户不缺钱也不好让民间所有女户都交这个钱。

这么一来,分摊到形势户、寺院、道观头上的助役钱就又多了一部分。

形势户包括官户和吏户,在州县衙门当差的公吏以及乡里基层政权头目的部分上户都是吏户,吏户的数量比官户多的多,且都可以享有减免租税、差役的特权。

形势户,从名字就能看出来都是在地方有势力的地主土豪,基层管理绕不开他们,募役法让他们来出助役钱来免除乡村上等户的差役他们肯定不会乖乖掏钱。

募役法和之前那些新法不太一样,这次是直接涉及到了官吏本身的利益,不光需要循序渐进,还得防备官吏反扑。

朝廷又没有紧迫到转外敌兵临城下的地步,怎么会没时间循序渐进?

苏景殊点头道,“胡大人说的对。”

他都已经准备好募役法会被受到

铺天盖地的反对的准备,结果募役条例还没定下来保甲条例先下来了,总不能是怕募役法得罪的人太多要另外拉一波仇恨转移视线。

募役法要让地主豪强交税触及到全体官吏的利益,保甲法要裁撤禁军编制触及到军队的利益,这不像是转移视线,更像是在继续拉仇恨。

纵观各个阶级,可供他们得罪的已经寥寥无几,这时候同时把军队和官吏全部得罪不得不赞一句浑身都是胆。

他不理解,反正他不敢。

“胡大人说的对,我说的也没有错。吕惠卿叹了口气,让俩人把门打开,他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好好谈谈,“西北最近不太平你们知道吧?

苏景殊皱眉,“是不太平,但是也出不了大问题。

西夏前几年被打怕了,狼主被暗杀幼帝继位,国中太后和太后母族掌权,汉人出身的太后母族和党项贵族之间矛盾巨大,不是单单讨好就能将局面稳定下来。

虽然后世感觉大宋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但是身在宋朝很是要说一句他们能打仗会打仗的武将很多,只是被文臣打压的没法出头而已。

当今圣上从继位开始就一直在改动军制,动作不大不能说他什么都没做,比起接受防范武将带来的战斗力减弱的副作用,他宁可承担风险也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武将闹事大部分都是皇帝当的不好,皇帝要是会用人,选出来的武将也不会不听话。

大宋的武将都要学习四书五经,武将子弟也要到国子监念书从小培养他们忠君爱国,皇帝尽量当个贤明的皇帝,再努力把储君教成贤明的储君,要是这样还出问题那他也认了。

北边辽国的皇帝耶律洪基无甚斗志,大概被大宋的新型火器吓到了,这几年驻京城的辽国使节都低调了不少,再不复以前那种“尔等宋人皆是菜鸡的嚣张。

辽国只有使臣见过火器的威力尚且能消停下来,西北那边是直接用在了战场上,按理说西夏应该比辽国更紧张,但是并没有。

西夏内斗太严重,皇族后族党项贵族之间杀的头颅乱飞,杀红了眼之后完全想不起来曾经吃过的亏。

上头的贵族记吃不记打,真正要去打仗的将士却记得,毕竟命只有一条,权贵不用去战场,他们却得在战场上拼杀。

近来西夏那边时不时出兵试探,大宋这边巴不得他们出兵,整个西北都跟饿了好几天的猛虎一样盯着那边。

军功就那么点儿,别人抢先的话他们就只能继续眼馋。

西军将领全都在摩拳擦掌等着大干一场,种家、折家这些将领世家还有姚兕、杨文广、林广等人都战功卓越,狄大元帅火急火燎回西北不单单是因为文相公回朝,更多的还是为了军功。

他们官家英明神武,有生之年甚至可以奢想一下灭夏之功,没有哪个武将对灭国的功劳不心动。

西北是不太平,但是该紧张的是西夏而不是他们大宋。

苏景殊对边境的情况也不是一无所知,他的好友同年遍布大宋各地,不光知道西北的情况,连西南的情况也也瞒不过他。

消息传播的速度是慢了点儿,但绝对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别拿西北动荡吓唬他,他也不是被吓大的。

吕惠卿没有反驳,只是接着刚才的话说,“西北动荡,如今西军各路兵马都在练兵,要练兵就要找朝廷要钱,朝廷军费开支庞大,如今更是和无底洞一般,西军北军皆不可掉以轻心,只能裁撤中央禁军来节省开支。

最初的青苗法每年能给朝廷带来不菲的利润,但是朝臣骂这个利润是在压榨百姓,从推行情况来看的确这个利息的确对需要钱的百姓造成很大负担,所以后面又增了许多减免利息的条件。

钱财屯起来没有任何用处,真正的理财之臣得能让钱生钱,可惜他们还要顾及百姓的生存,只能放弃钱生钱的打算。

毕竟青苗钱的最终目的是打击民间的借贷,只要民间少冒出来点因为借贷被逼的家破人亡不得不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的百姓,朝廷就是不挣钱也赚了。

青苗钱要借给百姓不能动,兴修水利需要钱三司得批,各地大大小小的水旱灾祸要出钱赈济,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幸好现在不用再给辽国交岁币,虽然朝廷交得起,但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国库的进项却没有明显变多,之前抄家抄来的银钱已经见底,再这么大手大脚下去国库怕是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

朝廷最大的花销一是军费二是官员俸禄,降低官员俸禄肯定不行,那就只能想法子缩减朝廷开

支。

“养兵花的钱太多,而养出来的兵却不怎么让人满意,官家又明显有收回汉唐故地的想法,所以前线的西军北军不能动。”吕惠卿点点桌子,“西军北军不能动,能动的只剩下禁军和厢军。”

中央禁军数量庞大,即便地方时常有动乱发生也依旧有很多官兵自入伍之后就没打过仗,且中央禁军也分三六九等,除了上等的战斗力可以,中等下等的禁军只能说穿上盔甲能唬人。

禁军尚且如此,厢军就更不用说了,没指望他们能有战斗力,能把差役做好就不错了。

更要命的是,民间时常有百姓落草为寇以及有心人借白莲社、摩尼教等乱七八糟的教派起兵造反,军中士兵也经常被有心人挑动发生兵变。

反正都是难以管教,不如将那些兵遣回民间以保甲法来管束。

胡宗愈抱着手臂,“据下官所知,士兵哗变多是军饷被克扣,只要军中能按时发放军饷,兵丁不会铤而走险去造反。”

不是所有人都有野心,就和官员一样,绝大部分都是拿钱办事,只要俸禄发的及时他们就能一直安安分分的干下去。

可能小错不断,但是大错肯定不会犯。

军中士兵也是这样,天下承平日久,没谁会脑子一抽就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只要军饷及时发到手里,就算差役累点他们也能忍受。

大宋建国以来那么多兵变,有几个不是因为军中克扣压榨太严重造成的?

军中的弯弯绕绕吕惠卿很清楚,不只他清楚,王安石也清楚,只是肃清官场难度太大,比起花大力气去监督军饷的落实,直接将没必要存在的军队遣散更容易。

毕竟经手军饷补贴的不是一个衙门,上到三司下到具体执行军饷发放的军需官都有贪墨银钱的可能。

那也不是他们能管的事情。

吕大人叹了口气,问道,“天下贪官之多,杀的尽吗?”

贪官在开始贪之前也是好官,真金白银放在眼前,能受得住诱惑的有多少?

苏景殊敲敲桌面,“吕大人,我们在谈保甲条制的问题,和贪官没有关系。再说了,朝廷没法保证兵丁的军饷不被克扣,难道有办法保证保丁的月俸都能发到手中?”

吕惠卿:……

还真没法保证。

“这只是草拟的章程,具体如何实施还有的商量,不会直接将现在的条例推行下去。”吕惠卿无奈,“苏大人还觉得哪儿不妥?”

苏景殊头一次觉得吕惠卿如此难缠,“下官感觉哪儿都不妥。”

弄清楚他们着急推行保甲条制的来龙去脉不意味着什么意见都没有,既然要意见那就再梳理一遍。

刚才说过的那些问题暂且不提,他就再问一句,这保甲条制既然要以裁撤回乡的兵丁为保丁,那些保丁肯定不会只干维护治安之类的活儿,原本那些由兵丁承担的修筑城池、造船运输、制造武器、屯田耕作等差役最后肯定还是要拐着玩儿落到他们头上,要干的活儿比原本更多了,月俸却从三百钱减到三十钱,真当保丁不会造反?

当然,他不是说前面那些问题不重要,相反,前面那些问题比这个问题还重要,反正他不同意同时办两件事。

如果他的意见有用的话。

吕惠卿皱眉,“保丁不需要干那么多,他们只需要在农闲时训练三个月,农忙时还是以农事为重。”

兵丁要全年待命,保丁只需要训练三个月,月俸变少很合理。

“虽说冗兵是个大问题,禁军的训练也的确没什么效果,但是厢军一年到头都有差役,这一点没错吧?”苏景殊掰着手指给他算,“这次要动的话主要动的就是厢军,服役的军队没了但是活儿还在,募役法都知道拿钱来雇人承担那些差事,到保甲这边就不给钱了是什么道理?”

别说什么只是裁撤部分厢军不是解散全部厢军,那些差役剩下的厢军能完成,他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没这个可能。

说更新,记住域名caixs◦com℡(请来才小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大宋厢军要干的活儿本来就多,剩下的那些厢军绝对完不成差事,最后还是得保丁顶上。

怎么着?在面前一堆活儿要干的情况下裁撤编制,裁了编制之后再招低价的临时工?

临时工的忍耐也是有限的好吧。

“苏大人说的是,即便要裁撤军队,裁撤军队省下的那些钱也要花在保丁身上,不然保丁无法生活,民间的治安依旧得不到保障。”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