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平城赋》

第三十六章 痈疽之症,当治则治

《平城赋》小说免费阅读

雪后初霁,阳光穿透云层,斑驳地洒在庭院中。

德音殿的一干宫女内侍,已无声地忙碌起来。

临产还有两个月,王后的身子益发沉重,但她午后起来只觉气闷,非得去芳林苑走一走。众人也只能随她心意,做好万全之策。

雪后的空气异常清新,带着泥土与松枝的清新香气。拓跋月坐在肩舆上,深嗅着这香气,只觉心旷神怡,肺腑都被濯洗了一遍。

依然停驻在上次来过的楼台,视野极是开阔。早行的宫女们,早就把古籍、七弦琴放在阁中。

霍晴岚四下里看了看,贴心地道:“公主,时辰还未到,您可以先看看书、弹会儿琴。”

拓跋月颔首,缓缓坐下,随意翻开一册竹简。略略看过一册,琴声随之鸣起。

时而高亢激昂,如山川壮丽;时而低回婉转,似溪水潺潺。

少时,门子黄平匆匆而来,低声禀报:“公主,国师已至苑外,请求觐见。”

拓跋月闻言,按住琴弦,让余音缓缓消散。

她正襟危坐,道:“有请。”

刘昞年迈,缓步过来时由门生阴充搀扶着,这阴充乃是阴兴的侄儿。

见到王后,刘昞微微欠身行礼。在河西国,年长之人都无须向大王、王后行大礼,何况刘昞还是一国之国师。

步入楼台,拓跋月亲自为刘昞斟上一杯香茗。

茶香袅袅间,自是一番寒暄。

话题很快转到了胡叟之事上。近来,刘昞心灰意冷,上书言退。今日一早,沮渠牧犍亲自去刘昞宅邸探望老人,安抚一番。而拓跋月也托沮渠牧犍赠其锦盒,祝他身康体泰。

锦盒中,放着一段青木香。这是极珍贵的木材,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烧之能上彻九天。古方可治痈疽,但更神奇的功用则是,正月一日时,以其香汤沐浴,据说能让人到老也须发乌黑。

五日之后,便是正月初一日了,但刘昞并不认为,王后送他青木香,是要让他沐浴养生的。心里存了这个疑窦,于是,他便让人传话回来,说想在申时入宫谢恩。

真见了王后,刘昞却不急着谢恩。说及胡叟,刘昞嗟叹道:“我这师侄,现下还关在牢狱之中,老夫却似置身事外一般,实是是惭愧啊!”

拓跋月宽慰道:“大王并未动过杀心,国师你可放心。本宫也请狱卒多加照拂,不致让他受苦。”

刘昞闻言,连忙称谢。旋即,他虽未言,但眸底却闪过痛楚与无奈。

拓跋月捕捉到这一丝情绪,知他对大王很是失望,心下也暗暗一喜。

她忖了忖,便问:“此事,对史官们可有影响?”

“未知,王后对此事如何看待?”刘昞不答反问。

“太史公曾说,他的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想,史官们的想法,莫不如此。”

她虽未直言,但显然是支持此举的。

刘昞也听说,王后在凤体违和、全身发热之时,还未胡叟求过情,心下生出感激之意。一霎时,他又想起王后曾被胡炆问起一个刁钻的问题:王后是如何看待解忧公主的。

当时,他在一旁无话,却一直暗中观察她的行止。结论是,志不在小。

而今,他心里蓦地闪过一个念头,遂斟酌了一下言辞,问:“老夫有两个问题,不知王后是否愿为老夫解惑?”

“乐意之至。国师请说。”

“王后一直支持修纂史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天下大同。”拓跋月毫不犹疑,脱口而出。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严格来说,王后引用此词,距离她所述之理也有些差距,但刘昞却轻而易举明白了她的真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