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96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小说免费阅读

一百两银子在禹州买不起房,但可以租房丶置办家当,一口吃成不成胖子,一步步来。

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有做豆豉和皮蛋的手艺,若是这都混不下去,不如去种地。

“年前过去做好准备,争取早日将生意做起来。”郑氏满脸笑容。

黄达成和郑氏有信心能将生意做好,不说大富大贵起码糊口不难,做好了还能给儿子们攒下一份家业。

“预祝小舅丶舅母明年开门红。”

“承国公爷吉言,外甥女婿,若非你给我们个安身之处,给我们口饭吃,我们这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麽办。

大恩不言谢,这份恩情我们黄家永远记在心里。”

周诚什麽都不缺,要还他恩情太难。

“小舅别这麽说,你和舅母三位表弟帮了我不少。”

抛开亲戚不谈,黄家五口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指哪儿打哪儿,且一心为老板利益考虑,不该说的话不说。

拿自己应当的那部分,不眼红老板挣了多少。

若不是黄家人想自己闯一闯,他是真想带他们一起走。

周诚取了两百两给黄达成。

“小舅,穷家富路,多带点银子在身上,玉竹大哥一家在禹州,有什麽困难也可以找他。”

黄达成是个乾脆的性子,闻言没再推辞:“成,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李家没借钱,李母手里还有些积蓄,县城有房子,只要买些大豆丶大缸和调料就够了。

李母最担心的还是李芙蕖子嗣的问题。

成亲五年,跟李芙蕖一同进门的凌媛娘和楚黛都有儿子,後面进门的袁玉竹和吕素禾也有了孩子。

就她家芙蕖没生下一儿半女。

愁死个人。

“京都郎中医术好,去了京都找郎中好好瞧瞧,哦,我听说宫里的太医医术最好,女婿的身份应该能请到太医吧。”

“不知道,娘你放心,这事儿我记在心上了。”李芙蕖正色回答。

以前她是不在乎有没有孩子,有阵子觉着没有孩子还更好。

近两次相公出门只带隋玉瞻不带她,以後出门估计也不会带她。

这次相公一走近半年,陈芸娘四人都有孩子就她没有,有孩子陪着日子没那麽难熬。

就她孤家寡人一个,整日惦记着相公什麽时候回来,孤枕难眠就只能数地上的地砖。

娘说的对,女人还是得有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才有精神寄托。

家里的女人越来越多,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年轻。

她没有孩子,时日长了相公还会不会将她挂在心上。

李母见女儿终於引起重视,心里一松,劝道:“也别太着急,子女什麽时候来是要看缘分,有时候也未必是身体的原因,郎中要看,心也要放宽。”

李母想着女婿一家去了京都,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凑到李芙蕖耳边补充道:“我听说权贵之家的夫人们没有子嗣,便会找个老实的丫头伺候自己的相公,生的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养。”

李母顿了顿说:“实在不行,过两年你也这麽办吧。

生下孩子把人打发了,那孩子不就是你的么,在自己跟前养大其实跟亲生的也没什麽区别。”

陈芸娘有两个儿子,原先她想过让女儿跟女婿说说看能不能让一个儿子记在女儿名下。

如今陈芸娘是身份尊贵的安国公大夫人,身份不同了,陈芸娘有再多的儿子也不会嫌多,又怎麽可能同意给别人。

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

李芙蕖沉默,须臾後点头:“好,我听娘的。”

郑氏最担心的也是自己那不听话的女儿,他们一家去了禹州,要见面就不容易了。

她始终认为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断没有动不动就和离换男人的道理。

况且女婿是秀才,即便无法高中开办个私塾也养得活一家人,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总是跟人比有什麽意思。

好在李家也在县城,多少有个照应。

到了县城她本想去瞧瞧黄淑娟,黄达成拦下了。

让黄淑娟知道他们要去禹州,可不得又是一通闹,等自家在禹州站稳脚跟了再说。

郑氏想想也是,就拜托大姑姐照看一二,日子还能过下去就接着过,实在不能过了那也只能让她回娘家。

黄家李家搬走了对周家的生活没什麽影响,该怎麽过还是怎麽过。

周诚列出个详细的计划,明年村里都要种些什麽,包括自家的地。

几百亩地每年能出产不少粮食,种的好足够养活几个村子的人。

地荒着太浪费,只可惜各村人口太少,自家要顾着自家的地,想找人种地都难。

镇上有些百姓地少,周诚琢磨着让里正帮着问问亭长,看有没有人愿意租地。

他多少收点租子,地也不用荒着长草,关键是有粮食产出。

周诚还没顾得上去问,吴大爷带着儿子孙子来了。

大营子沟除了周家,吴家是第二大姓。

吴大爷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给他生了几个孙子。

三个儿子去了军营生死不知,吴家仍然是村里男丁最多的家

庭。

吴家原有四十多亩地,这几年陆续开出四五十亩。

儿子多,分家时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没有多少,加上孙子们也都要陆续成家,那点地就不够看了。

村里位置好点的地都是有主地,山脚的地杂树多,开荒不易。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周诚家的地平平整整连成片,无论是种稻谷莲藕,还是种玉米都好,芦苇荡里还能养鸭养鹅。

虽说离村子有点远,可有单独的水车,浇灌庄稼不用发愁。

水车刷过桐油,乾旱期间周诚每年请谭木匠父子来村里为两台水车刷两遍油保养。

水车选用的是好木料,再用几十年没问题。

若是能将周诚家的地租一些过来是再好不过。

吴大爷说明来意後周诚笑道:“吴大爷,你家想种多少地都行,我就收一成租子。”

吴大爷目露惊喜,又有些不安道:“一成会不会太少了些?”

据他所知,县城的豪绅收租子都是五成。

“我这地不用交田赋,都是乡亲,收一成不少,前面十间屋子可以给你们住,猪圈鸡舍什麽的都能用,就是得劳烦大家帮我瞧着这宅子。”

他是国公爷,原先名下的地,以及以後划到名下的地都不用交田赋。

反倒是皇帝赐的万亩地三年期满后得交税,周诚在心里吐槽,什麽乱七八糟的规定。

合着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封建社会皇帝的赏赐田地就是个坑。

还不如自己开荒或者花银子买地划算。

皇帝给的地要一直交税,时日长了交的税都能买几次地。

除了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