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H/原神]退休人士座谈会》
《[APH/原神]退休人士座谈会》小说免费阅读
3.
郭璞,钟离对其了解着实不多,但是东西两晋那个世家阀门居庙堂之上,视寒门平民如鱼肉的人治荒谬年代,史书上落笔累累。
不过岩王帝君的美德之一就是谦虚,无论是在璃月闲游时努力向人类学习尘世生活,还是来到地球后很快适应了数字化社会。
掏出手机查了一下,他对着屏幕念出字:“风水始祖。”
“始祖其实算不上。”王耀解释,“在郭景纯之前,我还跟着东方朔、诸葛武侯等等很多人学过。一定要说的话,他应该是集前人之大成,拓后世之履新,而且我个人更喜欢称此为‘堪舆’,不是被常人冠以鬼神色彩的‘风水’……当然,今人如何看待与我的个人意志无关。”
钟离颔首:“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二字的确相切。往生堂仪倌课程上也须学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方可入职。”
王耀翻了几页,很快找到了需要的东西,拿手机拍了下来。
王沪看着这略显抽象的图,沉默了一下,不确定地说:“这是地图?”
王京瞅了瞅图上神奇的五根线条,从西往东一路蜿蜒,感觉自己比王沪懂得多,自信地说:“这一定是雍和宫边上胡同里大爷们说的龙脉图!”
他的前置定语实在是太多,让王耀忍不住笑了:“对了一半吧,龙脉这个词语比较通俗化,其实是山川灵脉图。”
将手机里的地图点开,放在纸页边作比较,就一目了然了。
其中两根线条与现在黄河长江的走势几乎相同,除了黄河入海口反复变迁之外。王耀道:“在堪舆学上,二水为阴脉。”
他的手指自西北的昆仑山脉而起,向东南延伸出三条山脉延绵不绝而成的阳脉,也就是王京前面放了那么多定语的所谓“龙脉”。
三条灵脉以北干、中于、南干的形式,在华夏大地上流动,与黄河、长江等大水系紧密交织,是名为中华的动脉、静脉与神经。
这三条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更细密的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
王耀继续说:“堪舆学里,有这些称呼,干龙、支龙、真龙、假龙、藏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地理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灵脉的走势,方得天道自然。”
从王耀这里学到了新的东西,钟离被勾起了兴致,低头专注地对比着古今两张地图,发现了什么,手指着地图上南龙那根线:“对比来看,南龙龙头入海处,正是上海。”
王沪瞪大眼睛:“龙头?”他伸着脖子上下打量,妄图在抽象的东晋地图上看出一丝龙脑袋的样子来。
王京凉凉地说:“别忘了,你是长江冲积三角洲,那个时候你这块还在海里呢,只有松江那一块热闹点儿,吴郡云间是吧。”
王沪不服气地哼了一声,抱着手不讲话。
王耀被钟离提醒到了,拍了拍脑袋:“是了,天目山脉,这是南龙入海的最后一程。”
正互怼的京沪二人转过头来,显然被王耀的话打懵了。
被共享了国土感知能力的钟离,闭上眼睛,神思自脚下而起,来到上海西郊的佘山,连带周边有大大小小山头,一路回溯往西,从这条细小却有力的天目山余脉,路过曾是山头如今却成为杭州湾上孤岛的大小金山、王盘山,继续逶迤向西,穿过莫干山,遇到西湖边武林诸山,最终两支余脉在径山合拢,即为天目山主脉。
大地之下脉搏的律动,大地之上人类的活动,共同汇成灵脉的声音,此刻尽数归于岩石鎏金异彩的眼眸之中。
岩神若有所思地说:“以普遍理性而论,天目山山脉为头,要害之处乃为颈,颈部则为……”
顺着钟离的思路,王耀一眼就找到了要害之处,因为郭璞还在这处用朱砂笔画了个圈,虽然颜色已经黯淡,但那个圈仿佛时隔千年被地理老师挂在黑板上敲粉笔提醒这是必考重点。
黄山山脉,东接天目山,绵亘百里。
钟离看着那个褪了色的朱砂痕迹,称赞道:“以人类之身,承前启后,实在不凡。”
璃月的山川一部分是被他硬生生“改造”出来的,后来编纂地理图册他自然最有发言权,还有一部分是众仙家以腾云驾雾之姿访遍各处造影记录所得。像郭璞这样以脚丈量的人类,确实不多,有的也是在璃月安定后渐渐开始,但多数是沿着帝君与仙人所绘图册前行而已。
王京问:“我看史书上说郭璞此人不善言辞,大哥你真的跟他说得上话?”
王耀合上笔记,摇摇头:“两晋时局所限,他一腔报国却怀才不遇,专注堪舆,研究得深入了,不太在乎世间人情往来,讲话颇为直白罢了。不过,他后来寡言,不只是这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